1、 施工流程
裝卸、堆放及檢驗 → 溝槽開挖 → 管道基礎 → 管道安裝 → 密封性檢驗 → 回填
2、 裝卸、堆放及檢驗
管材裝卸運輸過程中,不得受劇烈撞擊、摔碰、拖拉和重壓。采用機械裝卸管材時,管材上兩 吊點應在距離管兩端約1/4管長處,嚴禁穿心吊。管材存放場地應平整、遠離熱源,并應有防止?jié)L動 和相互碰撞的措施,不得接觸尖銳鋒利物體,以免劃傷管材。堆放高度不得超過3m, 避免管材暴曬.
3、 溝槽開挖
開挖溝槽應嚴格控制基底標高,不得擾動基底原狀上層?;自O計標高以上0.2-0.3m的原狀土層應在鋪 管前用人工清理至設計標高。如遇超挖或發(fā)生擾動,可換填10-15mm 天然級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小于40mm 的碎 石并整理夯實,其密度應達到基礎層密實度要求,嚴禁用雜土回填。槽底如有尖硬物體必須清除,用砂石回 填處理。槽底不得受水浸泡。當雨季施工時,應采取溝槽防泡措施,防止管材漂浮、溝壁坍塌等事故發(fā)生, 管道每邊凈寬不宜小于400mm。
管道外徑D1(mm) |
槽底單邊的凈寬邊(mm) |
工作坑單邊凈寬度(mm) |
D1≤500 |
400 |
如采用電熔或熱熔方式連接 管道,則需在每個接頭處開 挖一個單邊凈寬度500,深 度500的工作坑。 |
500 |
500 |
|
1000 |
600 |
|
1500 |
800 |
4、 管道基礎
在管底以下原狀土地基或經回填夯實的地基上鋪設一層厚度為100mm的中粗砂基礎層;當地基土質較差 時,可采用鋪墊厚度不小于200mm的砂礫基礎層,也可分二層鋪設,下層用粒徑為5~32mm的碎石,厚度100~150mm, 上層鋪中粗砂,厚度不小于50mm。對軟土地基,當地承載力小于設計要求或由于施工降水等原 因,地基原狀土被擾動而影響地基承載力時,必須先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,在達到規(guī)定的地基承載力要求后,再鋪設中粗砂基礎層。
5、管道安裝
按我公司技術員或具備管道安裝專業(yè)技能的其他人員現場指導操作。
6、密閉性檢驗
管道救設完畢且檢驗合格后,應進行管道密閉性檢驗。按井距分隔,長度不大于1KMO帶井試驗,管道接頭部位宜外露觀察。采用閉水試驗法,經外觀檢查不得有漏水現象,管道滲水量應滿足以下公式要求:
Qs≤0.0046di
Qs一每1km管道長度24h的滲水量(m3)Di一管道內徑(mm)
7、回填
管道敷設后應立即進行溝槽回填。在密閉性檢驗前,除接頭部位外露外,管道兩側和管頂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0.5米;密閉性檢驗合格后,應及時回填其他部位。溝槽回填從管道、檢驗井等構筑物兩側同時對稱進行,并確保管道和構筑物不產生位移。必要時應采取臨時限位措施,防止上浮。管底基礎部位開始到管頂以上0.7m范圍內,必須用人工回填,嚴禁用機械推
土機回填。管頂0.7m以上部位的回填,可用機械從管道軸線兩側同時回填,夯實或碾壓。回填前排出溝槽積水。不得回填淤泥、有機質土及凍土?;靥钔林胁粦惺瘔K、磚及其他雜硬帶有棱角的大塊物體?;靥顣r應分層對稱進行,每層回填高度就不大于0.2m,確保管道與檢查井不產生位移。從管底到管頂以上0.4m范圍內的溝槽回填材料,可用碎石屑、粒徑小于40mm的砂礫、中粗黃砂、粉煤或開挖出來的易于夯實的良質土。設計管基支承角2a范圍內必須中粗砂填充密實。管道位于軟土層以及低洼、沼澤、地下水位高的地區(qū)時,溝槽回填應先用中粗砂將管底腑角部位填充密實后,再用中精砂或石屑分層回填至管頂以上0.4m,再往上可回填良質土。管道位于車行道下,鋪設后即修筑路面,管頂0.4m以上按道路規(guī)范要求執(zhí)行。
★管道密閉性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全面回填★
其他未盡事宜請參照GB50268-97標準執(zhí)行。如有任何疑問歡迎與我公司客服部門取得聯系以獲取相應的支持。